2021-08-04
近年來,中國游戲及相關產業蓬勃發展,游戲逐步發展為一項全民化的娛樂活動,而未成年人這一特殊群體在游戲領域引發的社會矛盾受到社會普遍關注。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0年中國游戲領域未成年人保護白皮書》顯示,未成年人游戲行為存在普遍性,2019年未成年游戲用戶規模約1.1億人,較2015年增加16%。并且近年來,未成年人觸游低齡化趨勢明顯,12-14歲有游戲習慣的未成年人約有78%在11歲前初次接觸網絡游戲,這就對未成年人游戲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為了展現社會主流價值觀,營造積極向上的游戲電競環境,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防范游戲沉迷,休閑游戲電競產業聯盟以多元共治為指導思想,聯合新華網、WCAA向全國游戲電競產業、行業內專家學者、監管部門、游戲玩家和廣大家長發出如下倡議:
一、完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充實游戲文化內涵。網絡游戲開發提供者應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自發建立全方位未成人保護機制,利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強化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并通過共享技術資源、支持教育公益事業等方式切實履行網絡游戲企業的社會責任。此外,要注重充實游戲的文化內涵,更加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努力提供健康綠色的網絡文化產品和信息內容服務,利用好全媒體形態的傳播優勢,客觀正面地發揮并展示電競對青少年成長的促進作用和教化功能。
二、打通數據壁壘,建立統一的未成年防沉迷系統。政府監管部門應積極發揮引導作用,牽頭打通不同企業間的防沉迷系統數據,阻止未成年人通過多游戲繞過防沉迷系統,共享系統數據,構建實時防護,實現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的統一監管。
三、加強平臺監管,提高行業人員職業素養。游戲電競相關網絡視頻平臺、網絡直播平臺應認真履行平臺監管責任,利用技術有效遏制網絡不良信息的制作和傳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優秀文化和精神文明,不斷提高游戲網絡主播等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自覺接受公眾監督。
四、規范電競行業未成年人準入門檻,建立完善的培養機制。電競從業者必須要嚴格把關、從嚴自律,主動規范未成年人電競行業準入門檻,加強對未成年選手身心健康和再教育問題的關注,完善管理運營方式和培養機制,建立系統的教育培訓體系。
加強正面引導和宣傳,樹立良好風尚。行業專家學者、新聞媒體及網絡服務提供者應加強對全社會的正面引導和宣傳,樹立尊重、保護、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風尚,推廣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有效手段,號召全社會共同履行未成年人守護責任。
六、科學合理約束,引導良好網絡習慣的養成。廣大家長應切實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責任,關注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在打破對網絡游戲成見的基礎上,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等不良行為。對未成年人在游戲電競領域的保護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平臺、媒體和家庭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讓我們攜起手來,多方協同、綜合施策,為未成年人營造晴朗的網絡環境,共同守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