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投資者周(簡稱“WIW”),是由國際證券委員會組織(簡稱“IOSCO”)牽頭組織的為期一周的全球性運動,旨在提高人們對投資者教育和保護重要性的認識,并強調證券監管機構在這兩個關鍵領域的各項舉措。為使更廣泛的投資者可以從其組織開展的投資者教育和保護工作中獲益,IOSCO下設的中小投資者委員會(C8)在2016年悉尼會議上提出舉辦“世界投資者周”活動的倡議。2024年10月,在中國證監會的指導下,公司開展“2024年世界投資者周”系列活動,以“科技和數字金融”和“可持續金融”為主題,面向廣大投資者加強證券期貨知識宣傳普及,引導理性投資、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強調積極發展這五大金融領域,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
發展科技金融,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發展科技金融能夠更好促進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助力企業技術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發展綠色金融,擦亮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我們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綠色金融,引導資金投向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有助于促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環境改善,助推綠色低碳發展。發展普惠金融,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發展取得積極成效,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覆蓋面、滿意度持續提高。
養老金融
發展養老金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截至2023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人,占總人口比重21.1%。發展養老金融,有利于優化和擴大養老服務供給,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數字金融
發展數字金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當今時代,數字技術作為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先導力量,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深刻改變著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治理方式。發展數字金融,有利于促進金融領域產品和服務創新,更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