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7
4月25日,“2025中國人形機器人生態大會”盛大啟幕。大會匯聚了產學研各界頂尖力量,共同探討機器人從“工具”向“智能體”躍遷的突破路徑。天娛數科首席數據官吳邦毅受邀出席并發表主題演講,圍繞“數據”這個推動具身智能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進行了深入剖析。
從工廠搬運到疊衣服、倒水,再到機器人馬拉松,當機器人的“大腦”開始思考,“四肢”具備通用智慧時,全球看到的不是機械奇跡,更是一股數據洪流的噴發。吳邦毅在演講中指出:“具身智能的崛起揭示了一個顛覆性認知:數據正從被動記錄世界的信息載體,進化為主動改造世界的‘智能生命體’。”
隨著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具身智能正從“機械軀殼”向“智能生命體”躍遷。行業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已達4186億元,預計2027年將突破6328億元。這一增長背后,數據的多樣性、場景覆蓋廣度及質量已成為核心驅動力。然而,當前行業面臨3D數據匱乏、數據孤島等挑戰,跨領域、跨平臺的數據壁壘嚴重制約技術突破。
這場始于數據價值的革命,本質是人類對物理世界認知方式的重構。從“互聯網時代的流量燃料”向驅動物理世界智能體自主決策的“智能基因”躍遷的產業革命中,天娛數科以十余年的數據積累為基座,率先布局具身智能數據領域。
面對具身智能領域3D數據匱乏與“數據孤島”并存的產業痛點,吳邦毅指出:“高質量、高流動性的數據生態將成為決定技術突破的關鍵。當前需著力破解3D數據采集成本高昂、多模態數據融合困難、跨領域數據流通受阻三大核心問題。”
吳邦毅在演講中表示,破解具身智能數據困境的關鍵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大量真實場景下的多模態數據,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數據融合,使機器人能全方位感知環境;
二是高質量的標注數據,精準的標注能引導模型學習正確的行為模式和決策邏輯;
三是具備多樣性的數據,涵蓋不同環境、任務和用戶需求的數據,能提升機器人的泛化能力,適應更多復雜場景。
天娛數科從互聯網時代就開始積累的跨場景數據資產,打通數據生成、采集、存儲、加工、分析、服務、安全等關鍵環節,形成完整貫通的數據鏈。
隨著互聯網數據的邊際效益遞減,而具身智能數據的市場規模預計到2030年將達10萬億美元,是當前互聯網數據市場的3倍以上。這本質上是數據從“描述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范式革命。吳邦毅表示:“我們過去十年積累的3.36億用戶行為數據,本質上是在訓練人類如何與屏幕互動。今天的所討論的具身智能數據,則是為了訓練機器如何與物理世界共舞,這是數據價值維度的升維。”
吳邦毅總結了天娛數科數據生態進階的三段式發展:“一是互聯網時代的原始積累,我們通過移動應用分發平臺、AI營銷SaaS平臺沉淀了用戶在社交、電商、教育、金融、文旅等多場景的行為數據,這些數據有助于教會機器理解人類意圖;二是AI時代的多模態進化,我們通過2D點擊數據與3D動捕、環境掃描結合,已經積累了超120萬組3D數據、50萬組多模態數據;三是具身智能的終極跨越,天娛數科自研的Behavision具身智能通用AI Agent整合了‘算法+數據+算力’,致力于打造通用的大腦和小腦開發平臺。”
他表示:“數據生態是具身智能的核心競爭力。天娛數科希望打破技術孤島,推動產業從分散走向集中。”
從互聯網時代的流量生意,到具身智能時代的數據基建,天娛數科正在構建自己的數據新生態。
吳邦毅表示:具身智能時代,數據的終極價值,不在于存儲多少字節,而在于能賦予智能體多大的物理世界行動能力。正如吳邦毅所言:“未來的競爭,不是看誰擁有更多數據,而是看誰的數據能讓機器更懂世界。”
通過自建的3D數據采集基地,集成高精度動捕系統與光場掃描技術,天娛數科已整合120萬組3D數據、50萬組多模態數據,涵蓋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中的絕大多數動作需求,從抓取、放置等基礎操作,到攪拌、折疊、熨燙等精細長程任務,以及雙臂協同完成的復雜交互任務。同時,借助Sim2Real仿真數據智能泛化技術顯著提升數據訓練效率,助力實現多模態決策與世界模型構建。2024年公司自行采集加工形成的“人形機器人空間6D動捕長程數據”、“人形具身仿真6D&視頻數據”等5個具身智能數據集正式在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完成數據資產登記,涵蓋了廣泛的3D場景、高精度的物體模型以及豐富的多模態3D數據。
天娛數科的目標是將Behavision打造為一個數據匯聚和共享的樞紐。一方面,機器人本體企業將自身在實際應用中產生的數據上傳至平臺,經過脫敏和標準化處理后,實現數據的共享和流通。另一方面,平臺上豐富的數據資源也能吸引更多的算法開發者、科研機構等參與合作,共同挖掘數據價值,開發更先進的算法和應用。
精彩預告!
4月28日
空間智能MaaS平臺Behavision 2.0
即將重磅發布!
“世界感知-時空推理-泛化執行”
以三大核心能力為支點
推動行業邁向“安卓時刻”
Behavision2.0邀您一同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