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4
6月23日,由中國工業報社主辦的【融鏈向“新”“一起益企”】中工智庫沙龍暨第十八屆中國工業論壇在北京盛大舉行。本次沙龍緊密圍繞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7部門聯合部署的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業服務行動,匯聚了政、產、學、研、用各界精英,聚焦新質生產力、數智賦能等前沿話題展開深度交流。天娛數科首席數據官吳邦毅受邀出席,并發表了《打造具身智能“通用大腦”助力中小企業“智能化”躍升》的主題演講,系統闡釋了如何通過數據驅動的具身智能技術,為中小企業打造智能化轉型的“通用大腦”。
在演講中,吳邦毅指出,當前中小企業在智能化轉型過程中面臨三大核心挑戰:數據獲取成本高昂、算法研發門檻高、跨場景應用能力不足。受制于資金和技術實力,中小企業數據來源面臨困境,尤其是高質量的3D數據;同時,獨立研發先進算法需要大量投入,多數企業難以承擔;此外,現階段很多AI工具、機器人、具身智能體往往只能完成單一任務,無法適應中小企業多場景、小批量的生產需求。
“這些挑戰本質上反映了中小企業在智能化轉型中‘缺數據、缺算法、缺能力’的困境。”吳邦毅強調,“要突破這些瓶頸,需要構建一個能夠整合數據、算法和算力的‘通用大腦’,讓中小企業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獲得智能化能力。”
天娛數科依托在具身智能領域的技術積累,推出了通用具身智能MaaS平臺Behavision 2.0。通過感知-決策-執行三位一體的認知閉環架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支持。
天娛數科自建全國領先的3D動捕與多模態數據采集基地,累計存儲超120萬組結構化3D動作數據與50萬組多模態行為數據,覆蓋生活、工業、服務等關鍵場景。這些數據不僅支持從抓取、放置等基礎動作到雙臂協作等復雜行為的訓練,還通過Sim2Real虛化仿真泛化技術,實現"少量真實+大量仿真"的高效遷移,顯著降低數據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天娛數科參股公司芯明開發的3D雙目立體算法芯片及深度視覺模組,為感知層提供了強大的硬件支撐。該芯片單芯片集成實時3D立體視覺感知、AI人工智能、SLAM實時定位建圖等功能,具備1毫秒運動到顯示延時、3.5TOPS超低功耗等優勢,猶如為機器人裝上“空間認知之眼”,使其在復雜環境中能精準感知物體屬性與空間關系。
天娛數科構建了“云、邊、端”的通用AI Agent架構,以自研大模型為核心,形成強大的智能決策能力。公司自研的天星基座大模型、面向3D智能領域的“智者千問”行業大模型和智慧廣告大模型已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形成協同互驅的模型矩陣。吳邦毅提到:“這些大模型結合ActionChunkingwithTransformers(ACT)算法,讓機器人能夠快速學習復雜的動作序列和操作邏輯。”
吳邦毅表示:“通過Behavision 2.0平臺構建標準化的機器人本體分類體系與原子技能庫,支持輪式、腿足式、機械臂等多類型機器人之間的動作復用與任務調度。”這種標準化和模塊化的設計,使得中小企業能夠根據自身需求快速配置和部署機器人系統,顯著降低開發與部署成本。
吳邦毅在演講中強調,天娛數科的"通用大腦"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通過開放共享的生態模式,幫助中小企業實現智能化能力的快速提升。
天娛數科的“人形機器人空間6D動捕長程數據”等多個核心數據集在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完成登記及全國區域數據交易平臺上架,為中小企業提供高質量的3D數據服務。同時,通過Behavision 2.0平臺,中小企業可以獲取經過標準化處理的行業數據,避免了從零開始建設數據體系的巨大投入。
此外,針對中小企業多場景、小批量的特點,天娛數科的“通用大腦”具備強大的場景適配能力。通過云邊端協同架構,平臺可以根據不同場景的需求,快速調整和優化機器人的感知、決策和執行能力。
吳邦毅表示:“具身智能時代,技術的終極價值在于‘可用性’,而非‘擁有量’。只有讓數據賦能機器理解物理世界并主動感知、響應,才能真正掌握通用智能的未來。”
隨著具身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天娛數科正通過“通用大腦”解決方案,為中小企業打開智能化轉型的大門。正如吳邦毅所言:“我們的目標是讓每個中小企業都能擁有自己的‘智能大腦’,在智能化浪潮中實現跨越式發展,突破發展瓶頸,實現智能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