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在當前的生成式AI競技賽中,大模型的參數之爭已逐漸陷入邊際效益遞減的困境,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需要一個新的突破口。天娛數科子公司智境云創的技術研發團隊于近日發表了題為《Breaking Thought Patterns: A Multi-Dimensional Reasoning Framework for LLMs》(http://arxiv.org/abs/2506.13192)的論文。
論文以多維推理框架為核心,重新定義了語言智能的進化路徑。其核心架構LADDER(Logical Abstraction and Dimensionality Descent for Emergent Reasoning)通過思維鏈(CoT)、專家混合(MoE)和語義升降維(DimMap)三大引擎的協同,突破了以往大語言模型固有思維性、創造多樣性和任務適配性上的瓶頸。“智者千問2.0”,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全新多維推理框架。

1. 思維鏈CoT:讓推理擁有可追溯的“思路”
在“智者千問2.0”中,CoT(Chain-of-Thought)機制引導模型逐步拆解問題,顯式展示中間推理過程。這意味著模型不再只是輸出一個黑箱答案,而是先搭建出多步的邏輯臺階。無論是數學推導、常識聯想還是多情節故事編織,都因此更加清晰、可解釋。
2. 專家混合MoE:激活“多智者共商”的智慧協作
傳統Transformer架構往往以單一路徑處理所有輸入,而“智者千問2.0”借助 Mixture of Experts(MoE)機制,針對不同任務需求動態選擇最匹配的子模型(專家)。系統通過Top-k路由,僅激活得分最高的k個專家,再通過門控網絡計算權重并加權融合,再通過門控網絡加權融合,實現多維視角的智能共創。
3. 語義升降維DimMap:在抽象與細節之間自由穿梭
在LADDER框架下,輸入首先基于語義錨點映射至高維抽象概念空間,實現語義的升維泛化,再由多專家并行加工后,通過降維策略回落至具體語境。這一機制保證了語言生成既能從高階概念出發,拓展聯想的邊界,又能在輸出時保持語義一致、結構合理。
LADDER結構示意圖。左圖:對任務進行分詞處理,提取關鍵詞。右圖:對關鍵詞進行語義推理。

在多個任務的系統實證中,智者干問2.0在生成多樣性、語義一致性、任務完成率以及語言流暢性等維度均展現出顯著優勢。如:在創意寫作任務中,其Self-BLEU降至0.06,顯示生成內容高度去同質化;Distinct-2高達0.46,表明詞匯與表達極具豐富性。通過測試人工評審結果中,48%首選智者干問2.0的輸出,充分體現其卓越的創造力。
在常識推理與復雜指令執行任務中,智者干問2.0不僅保持了較高的準確率,還能夠主動展現多條推理鏈與多樣化解法,體現出獨特的“廣度思考”能力。這種既追求正確,又勇于探索多解空間的特質,正是下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走向深層智能與創新表達的重要方向。

消融實驗進一步揭示了三大模塊不可或缺的作用:
移除CoT后,復雜推理任務完成率下降近10%,語義鏈條支離破碎; 去掉MoE,模型失去多樣化風格與專業能力的動態調度; 缺少升降維模塊,輸出文本顯著失去概念跨度與細膩銜接。
正是這三者如梯級般層層遞進、互相支撐,構成了“智者千問2.0”的千問之智,使它能夠在多領域任務中展現強大的泛化與遷移能力。
從廣告創意到科學論證,從角色對話到多步驟規劃,智境云創“智者千問2.0”借LADDER框架為語言智能注入了“會思考、懂協作、能跨層”的新靈魂。這不僅是技術體系的進化,也是通向更具創造性與適應性的未來人工智能的重要臺階。智者千問2.0版,正以多維推理的力量,為人機共創開拓更寬闊的邊界。
論文鏈接:http://arxiv.org/abs/2506.13192